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南川发现国内稀有“次生淋滤型”石膏洞
来源:第1眼TV-华龙网作者:洞察网2025-10-14 17:15:21


(相关资料图)

第1眼TV-华龙网讯(张元丽 通讯员 唐湛 甘昊旻)一项重大地质发现,为重庆市南川区的山水再添神秘一笔。近日,合溪镇一处深藏的罕见石膏溶洞被确认,它仿佛打开了一扇远古地质之窗,其洞内晶体之丰富、形态之多样,在国内实属罕见。

走进这座神秘溶洞,千姿百态的洞穴景观瞬间让人目不暇接,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形态各异的石膏晶体群。据初步勘察估算,该洞穴内原生石膏洞道长度将近3公里,更难得的是,洞内石膏晶体结构完整、造型精美,几乎涵盖了目前已知的所有石膏形态类型。“从针状、树状到卷状,这些形态各异的石膏晶体在全国范围内都十分罕见,对地质研究而言是极具价值的样本。”重庆市地矿局川东南地质大队地调院院长任廷聪在现场勘察时说道。​

不同于常规石膏景观,这座溶洞的石膏形成机制尤为独特。专家团队研究发现,受当地特殊地质构造影响,该洞穴内的石膏属于次生淋滤型,其形成过程与常见的沉积型石膏存在显著差异。任廷聪进一步解释:“次生淋滤型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在后期地壳抬升的地质运动中,地表水逐渐渗透至岩层内部,这些硫酸钙便随着渗水从岩层层面缓慢渗漏出来,在洞穴内经过长期积累重新结晶,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奇特景观。”​

据专家介绍,沉积型石膏的形成如同海水蒸发晒盐,过程相对简单,形态单一;而次生淋滤型石膏则是地下水历经亿万年持续渗滤的“时间杰作”,其形成过程与钟乳石相似,需要满足更为苛刻的地质、水文条件,但也正因如此,才能造就出“石膏花”等千姿百态、极具观赏与研究价值的晶体形态。不过,目前洞内不同形态石膏形成的具体地质条件与演化细节,仍需专家团队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次罕见石膏溶洞的发现,不仅为我国石膏矿物研究增添了珍贵的实物样本,更在地质演化研究领域提供了全新线索。任廷聪强调:“这座溶洞内石膏晶体的形成过程,对我们还原当地古地理环境、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历史,以及深入研究矿物后期次生淋滤作用的形成机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科学意义,未来随着研究的推进,有望为地质学界带来更多新突破。”目前,相关保护与研究工作已同步启动,后续更多地质奥秘将逐步被揭开。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洞察网 最新资讯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