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高考能否改变命运?余华直言:大部分底层人不能,我两次都没考上
来源:顶端新闻作者:洞察网2023-08-04 06:27:36

八月,流火的季节里,经历过高考的莘莘学子们已经陆续收到了大学通知书,等待着他们的将是美好的未来。

回首往昔,未来可期。


(资料图)

所有经过高考的人,想必都无法忘记那段朝气蓬勃而又辛酸的过往,但人生若没有一段想起来就热泪盈眶的奋斗史,人生的精彩又将会大打折扣。

高中的日子确实很苦,在正需要睡眠长身体的时候,每天仅仅只睡四五个小时,在正可以享受美好青春的时候,每天都有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哪有什么快乐而言。

那时候老师说得最多的话是: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你不努力将抱憾终生;那时候父母说得最多的话是:好好学习,将来的你才不用吃我们现在所吃的苦。

所以,拼了命地读书,似乎成了那段时间,唯一正确的事情,正如高考前夕学校曾拉出的横幅那般: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究竟有多少人能夺魁,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大部分学子都没能夺魁,至于高考之后是不是能走向人生巅峰,我想不少人还一直徘徊在谷底,至今看不到山顶上的景色。

但无论后来和现在怎么样,至少曾经努力过、奋斗过,这似乎也是对青春最好的润色。

时至如今,回想起那段日子,不少人都会有同一个疑问,那就是:

当年备考那么苦,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

想必绝大部分人心中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高考能改变命运,但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

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在一次采访中直言:大部分底层人无法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社会才是最好的大学,我考了两次都没考上,但我照样成了作家。

那么余华为何会这么说,他的人生经历是否具有可复制性?

两次高考

对于余华的了解,源自于《活着》,这是余华1993年所出版的长篇小说,而余华也正是靠着这本书积攒了相当大的名气。

时至如今,这本书单本销量已经超过了2000万册,单单版税就高达数千万,当真是直接走上了人生巅峰。

当然,余华能拿得出手的书,并不是只有这一本,他还有很多其他值得读的书,而书中所勾勒的故事,总能引人深思,余华自然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只是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余华并不是科班出身的作家,说起来,他的人生和鲁迅先生还有些相似之处,都曾弃医从文。

余华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普通的家庭里,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个地地道道的六零后,他的父亲是个医生,母亲是一位护士。

余华小时候相当多的时间都是在医院中度过,是闻着消毒水的味道长大的,而曾经无数次展望未来,余华看到的都是父亲走过的路。

当时年轻人的出路并不多,上山下乡是无数高中毕业学子最终的归宿。

在余华上高中的时候,高考依然还没有恢复,他自然没有幻想着通过考入大学来改变人生,毕竟这条路已经断了好多年,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走通。

可是在余华高中毕业的时候,突然得到要恢复高考的消息,余华磨刀霍霍,欣然参加了高考。

时隔多年而又重新开始的第一次高考竞争很惨烈,无数学子挤破了头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只是录取的人数实在少得可怜,绝大部分人都没能进得了大学。

余华也在落榜得行列之中,他不服气,认为这次是没有准备,于是又开始备战第二年的高考,结果再次落榜。

投身文学

余华的两次落榜,自然对他打击很大,但他没有固执地去考第三次,而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他去了卫生学校深造,决定走父亲走过的路。

卫校毕业之后,余华被分配到了镇卫生院,成了一名牙医。

这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一份铁饭碗,而且是很清闲的那种,毕竟当时的人们对于牙齿的保健还不太注意,一般都是等到疼得受不了时,才去卫生院里拔掉了事。

可这样枯燥的日子,终究让余华难以坚持,毕竟当医生不是他理想,他当时一门心思想去先例的文化馆工作,就这样,19岁的余华开始尝试写作,想着走一条文艺范。

文学的喜爱一旦被激发,就很难被抑制,当时的余华将工作以外的时间全部用在了阅读和写作上。

三年磨一剑,余华历经三年的打磨写出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第一宿舍》,后来又在《青春》杂志上发表了《鸽子,鸽子》。

余华的文学能力初显,而他也凭借着这两篇小说,成功借调到县文化馆工作。

在此之后,余华便走向了文学之路,而且他还认定了要在这条路上走一辈子,毕竟相比较给别人拔牙来说,他更享受文字带给他的喜悦。

是啊,文学之路处处有惊喜,在文学的世界里天马行空,总好过与人打交道的唯唯诺诺,余华写了很多成功的作品,这也使得他成为了无可争议的顶级作家。

很显然,余华的成功之路,与高考无关,所以他才会在被采访时说,大部分底层人无法通过高考改变命运。

不可复制

只是当我们重新审视余华所走过的路,就能发现,他的人生并不具备可复制性,一来时代不同,二来经历不同。

当时余华没有考上大学,他还有退路,能去卫校,能分配到卫生院,这样便保证了他的生活,也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

但是现在的孩子,如果考不上大学会有退路吗?

当然也有,那就是上个技校,将来靠手艺吃饭,可当他们毕业之后,又该去哪里工作?

家里条件好的自然不愁,可条件不好的孩子,他们技校毕业后或许只能做那些并不轻松的工作,身心俱疲的他们,又怎么会有空余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社会虽然是个好大学,但对于底层的孩子来说,能上岸的机会实在是太渺茫了。

所以,就目前的社会现状而言,相比较社会这所大学,还是高等院校这样的大学更能改变命运。

虽然大学并不意味着我们学出来就能有个好工作,但最起码越过了高工作的最低门槛,毕竟没有很少有大公司会不看那张体现不了真实水平的“学历证书”。

如果学习足够好能考入国内顶尖大学,命运齿轮真的会转起来。

我们的一生会面临很多次机会,而高考是我们最触手可及和最能预见的一次,虽说高考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至少“桥”是真实存在的,只有我们去拼了,才知道能不能过去。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是在大学生已经普遍的现在社会中,必须得先能入“行”才行。

社会中不缺乏没经历高考就成功得人士,但他们人生经历并不意味着可以被大众效仿,大多数人要走的路,虽然看似竞争激烈,但至少没有大坑。

#文学书评#

参考资料:《中国文化报》等。

(图网,侵删)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