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岁末信贷与社融走势分化 今年一季度信贷“开门红”可期-世界观天下
来源:澎湃新闻作者:洞察网2023-01-11 07:42:01

在2022年12月表内信贷同比多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增的背景下,今年的信贷“开门红”成色如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国人民银行1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社融增量1.31万亿,同比少增1.05万亿,社融存量增速降至10%下方。

金融监管部门也在同日为今年的信贷投放定下基调。


(资料图片)

1月1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会议强调,要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运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积极提供配套融资支持,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信贷结构持续冷热不均

信贷结构冷热不均的局面在去年末延续。

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2110亿元,同比多增8717亿元,延续此前的恢复趋势。

中信建投指出,这说明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在疫情防控期和冲击期基本可以确认走出了独立的趋势,这背后主要是政策支持、续贷加杠杆和经济预期好转的影响。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居民贷款去年12月仅增加1753亿元。

申万宏源指出,2021年年初以来因居民购房热情日渐冷淡而导致居民部门罕见持续去杠杆现象直至2022年底并未有改观,地产需求前景或将替代融资约束,成为2023年限制房地产投资和竣工改善幅度的最大原因。

对于低于预期的社融,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被视为主要拖累。

中信建投认为,债券发行,包括企业债和政府债大幅拖累社融,主要是发行节奏和利率抬升取消发行的影响。此外,在净值化改革的背景下,投资者出现一定挤兑和赎回。政府债券特别是专项债发行节奏和预算前值,年末守住财政纪律没有再增加新额度,因此发行继续处于低谷。

二、三季度零售贷款或回暖修复

随着2022年金融数据的全面揭晓,市场的目光聚焦到了今年一季度信贷投放乃至全年的信贷节奏上。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现在疫情对购房场景的约束已经减弱,收入预期、长期信心以及部分限制购房需求的政策解除是后续的看点。考虑到2022年基数足够低,房地产政策暖意足,2023年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大概率好于2022年。

“从信贷数据看,企业中长期修复明显,远好于历年同期,可见稳增长在持续发力,这将明显推动2023年的经济增长,而随着经济增长的企稳,社会面的心理预期至少短期内也会有所修复,反过来对经济增长又有强化的作用。”李奇霖认为。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2023年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宽松格局,聚焦扩大有效需求和深化供给侧改革,“总量要够、结构要准”,继续呈现总量型和结构性并举的特征,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保持在较低区间,以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疫后经济复苏和景气回升,将拉动信贷与社融进一步回暖,全年新增贷款规模有望维持在22万亿元以上,增速10.3%左右;全年新增社融规模有望超35万亿元,增速10.2%左右。

具体到今年一季度,温彬认为,2023年信贷“开门红”可期,一月份相对平稳、二月份边际恢复、三月份有望出现“信贷脉冲”。全年信贷投放节奏继续前置,各季度信贷节奏或整体按照40%、25%、20%、15%安排,以实现“早投放早收益”。信贷结构上,预计一季度对公贷款会有所提速,二、三季度零售贷款回暖修复;政策性银行和国股银行仍为稳信贷的重要力量,基建、制造、地产、消费、小微和绿金依然为重要信贷方向。表内信贷、政府债券和非标融资继续对社融形成支撑。

广发证券则认为,目前货币政策仍在观察地产和疫情政策优化后经济自然恢复的弹性,预计短期不太会有降息降准类显性政策操作出现。今年春节与1月税期间隔期限短,跨春节的资金预期仍然不稳,银行间流动性维持中性判断。广义流动性方面,由于基数原因,社融增速反弹幅度可能有限,但信贷年初开门红值得期待,社融信贷结构将逐步改善,并随着地产和疫情政策优化,居民存款有望逐步向消费和投资迁徙,广义流动性不悲观。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