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淮安淮阴区因地制宜打造地方文艺精品 加快生产与传承发展
来源:新华日报作者:洞察网2021-09-16 11:47:18

文艺精品拥有深厚持久的感染力,对促进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淮安市淮阴区从三方面着力,因地制宜打造地方文艺精品。

做好设计,完善规划与引导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地方文艺精品生产合力。文艺精品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地”和文化窗口,淮阴区从政策、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支持文艺精品创作的体制机制,为文艺精品创作提供可靠组织保障。按照“规划一批、生产一批”的原则,实施文艺精品战略。人才是精品创作的核心力量,通过加强文艺人才的招引、培育,组建文艺协会、举办赛事活动、开展“名师带徒”等,加速凝聚精品创作强劲合力。

推进改革创新,激活地方文艺精品生产活力。坚持精品形式的创新,创新写作手法,丰富表达内容,使文艺精品形式更新颖、内涵更丰富。注重创作手段的创新,加强艺术表现的代入感和震撼力,多层次多维度创新文艺精品表现形式。强化宣传推广的创新,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宣传,并通过网络互动、留言交流等,充分释放文艺精品的活力。

优化生产机制,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提供肥沃土壤。建立引导机制,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标准,推动文艺创作由“高原”迈向“高峰”。健全政策激励机制,侧重加大对本土题材文艺创作的扶持,加大本地作品与人才的孵化力度。落实资金保障机制,推行文艺“双名工程”,确保重点项目的投入。同时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建立健全精品生产融资体系,厚植精品生产土壤。

弘扬特色,加快生产与传承发展

坚持面向大众,关注社会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背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关注时事、典型人物、重大事件以及触及百姓心灵的现实生活,提炼创作素材、排列重点项目,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把握好创作规律,创作既要迎合市场需求提升表现形式,更要深化内功提升业务水准,统筹考虑、灵活运用。运用好艺术语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强化独特的自我属性,融以群众喜爱的形式,用真情与群众互动,用精品展现新时代蓬勃生机。

坚持传承创新,亮化地方文化资源。从传统文化、特色文化中寻找灵感和亮点,在继承中转化、创新、超越。充分发挥平台优势,让读者、观众、听众接受优秀文化洗礼,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推广搭建平台,使优秀传统文化熠熠生辉、发扬光大。

坚持品牌意识,加速文化精品产业化。通过研判文化品牌的趋势与走向,推进文化品牌的打造。深化精品产业内涵,加大内引外联,发挥优秀作品的引领示范作用。构建精品产业路径,以文旅融合等为契机,搭建精品产业化平台,打通精品产业化路径,实现文旅产业效益与文艺精品审美的良性互动。

创优风格,锻造人文与工匠精神

不断把握岗位职能的要求,各级精品生产机构强化职能,优化资源配置,打通精品生产通道。用心用爱记录百姓冷暖,用情用功书写时代之美,创作出百姓从心坎里认可的精品力作。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推进文艺主题、内容和形式的融合创新。坚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韧劲,精雕细琢出流芳百世的精品。

不断提质增效,聚焦文艺精品创作,更好满足人民期待。各类如雨后春笋般的文艺精品,正引导群众迈向朝气蓬勃的光辉未来。文艺精品在描绘时代之变的同时,助力推进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石廷权 朱彩红

[责任编辑:linlin]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