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庭审进校园” 为学生带来一堂生动的法治实践课_重点聚焦
来源:第1眼TV-华龙网作者:洞察网2025-11-11 21:15:32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张佳雯)11月11日,一场关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行政诉讼案在西南政法大学模拟法庭公开开庭审理。本案由沙坪坝区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围绕“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展开审理,将真实的庭审现场带入校园,吸引了百余名师生现场旁听。

案情显示,原告罗某因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单位未支付工伤赔偿,向沙坪坝区社会保险事务中心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被拒,遂提起行政诉讼。


(资料图)

庭审现场,双方围绕“罗某是否符合先行支付条件”展开激烈交锋。

案情追溯到2019年5月,罗某在沙坪坝区某装饰项目工地施工时右手受伤,被认定为工伤,用工主体为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法院虽判决该公司支付罗某各项工伤待遇14.3万余元,但因公司无可供执行财产,执行程序被裁定终结。

2025年9月,罗某向沙坪坝区社会保险事务中心申请先行支付,却因“不存在劳动关系”被拒。

庭审中,原告指出用工主体责任已被司法确认,且执行程序已终结,符合《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先行支付条件;被告则坚持认为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不属于先行支付范围。

审判长精准归纳争议焦点,引导双方就“用工主体责任是否等同于劳动关系”“先行支付的制度边界”等问题展开举证与辩论。旁听师生凝神倾听,不时记录,沉浸于真实的司法场景中。

庭审结束后,沙坪坝区社会保险事务中心出庭负责人,为现场师生就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维护工伤合法权益进行政策讲解和宣传,也提醒广大学生在就业时要及时参保,保障自身权益。

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审判团队随即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结合本案焦点,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工伤保险先行支付的制度逻辑与现实难点。法官指出,“先行支付是劳动者在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单位无力支付时的‘兜底保障’,体现法治的温度。”

在场学生踊跃提问,围绕“劳动关系认定”“执行终结标准”“社保追偿机制”等与法官深入交流。一名大三学生感叹:“第一次近距离旁听真实庭审,比课本更震撼!”

本次“庭审进校园”活动,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场高水平的法治实践课堂,也推动了司法公开与法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在真实的案件中感受法律的温度,在专业的讲解中理解制度的价值,为在校法学生提升法律素养和实践水平。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洞察网 最新资讯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