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特写:科技与土地的“对话”——杨凌农高会上的观察
来源:新华网作者:洞察网2025-10-29 17:22:41

“张老师,我再种小麦的时候,需要注意些啥?”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农业科技专家咨询活动上,72岁的农民王春平有些着急地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张正茂求教。近两年,他家6亩小麦产量出现了滑坡。

在中国“农科城”杨凌,农民们的很多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杨凌农高会创办于1994年,至2024年底,已累计吸引3万余家涉农企业和科教单位参展,3500多万客商和群众参展参会。

1998年起,王春平几乎每年农高会期间都要来杨凌走走看看。

“过去我种植甜瓜,叶子会发黄。在杨凌农高会上找到了甜瓜专家杜军志老师,他告诉我那是因为缺锌、缺铁,给我开了个方子,很快解决了问题。”王春平说。

10月25日,小麦育种专家张正茂(右一)在杨凌农高会农业科技专家咨询活动现场与王春平交流。新华社记者 姚友明 摄

2018年起,王春平弃种甜瓜改种小麦。“你每年种冬小麦的时候,施了什么肥?”面对张正茂的问题,王春平回答:“我不太懂,听说复合肥好用,就只用过复合肥。”

张正茂告诉他,除了施复合肥外,应给地里再加些磷肥,“这样能促进小麦根系生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退休教授徐福利是科学施肥领域的专家,他参加农高会农技专家咨询活动已十余年。“与往年相比,现在农民更关注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的问题。”他说。

针对四川来的农民王继学种菜出现的问题,徐福利开出了方子:一是给地里加生石灰,二是施有机肥,三是施碱性肥料。“土壤不行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且品质下降,只有土壤健康了,农作物的根系才能健康,才能吸收营养和水分,农作物的抗旱抗病虫害能力才会增强。”

10月25日,参观者在杨凌农高会深圳展区了解玉米品种。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小麦赤霉病该咋预防?”“在网上买的种子种出的苞谷(玉米),为啥棒子上三分之一不结粒?”“能否给我推荐一个优质的小麦品种?”……现场农民们纷纷提问。

张正茂给大家推荐了一些优良品种后说:“建议大家科学选择品种后,不要每年都更换品种。另外要计算好投入产出比,如果为了增产50斤小麦却多花了100元打药,也不划算。”

交流时间过得很快,张正茂和徐福利留下几位农民的联系方式,与大家约定明年农高会再见,同时答应会抽时间去大家的田里看看。

徐福利说:“我愿意与农民朋友们面对面交流,告诉他们耕地深度,施肥的位置、数量和不同肥料配比等信息。”

“科技与土地永远需要‘对话’,我们身为农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为农民答疑解惑。”张正茂说。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农高会 杨凌 专家咨询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