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当前看点!烧光 260 亿!创始人突然现身:VC 赔惨,但又追投 7000 万
来源:铅笔道作者:洞察网2023-05-22 11:23:00
前几天,有消息称 ofo 创始人戴威去美国创业了,做了一家咖啡公司—— About Time Coffee,并在美国曼哈顿中心的繁华地段开了 4 家连锁。

消息一出,国内的舆论有一定导向,比如 10 几亿押金还没退,又跑去美国卖咖啡了。


(资料图)

据了解,项目的 CEO 叫 Marian Chen,戴威是背后的攒局者,帮忙对接了投资人,事后 About Time Coffee 也顺利完成了融资:金额约 7000 万元(约 1000 万美元),估值 2 亿美元。

在股东名单里,我们能看到一些熟悉的机构,比如 IDG、真格基金、唯猎资本。其中,真格、唯猎也是 ofo 的老投资人。

关于戴威的新创业,我的看法和主流舆论有点区别。

我没有那么负面,也不是要为戴威说话,而是想为行业、为所有创业者做点事。

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个话题:创新创业圈应该提倡一种怎样的文化,去接纳失败创业者——接纳还是不接纳,如果是接纳,应该怎样地接纳?

这个命题太重要了,与每位创业者的切身利益相关。

各位读者,你们当中很多也是创业者,创业大概率是要失败的,你们希望自己失败后怎样被大家对待?

对此,我们有过统计。过去 7 年,铅笔道报道了 16000 名创业者,我们有自己的铅笔道 DATA,能粗略但科学地统计出:99.XX% 的公司已经没了。

那么,大家又是否想过,这 99.XX% 的创业者应该怎样被对待?

我办公桌的左上角,一直摆放着一本书——《十四五规划》,里面的内容我反复研读。

在它的第 20 页,我们能看到这样一行字。" 倡导敬业、精益、专注、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完善试错、容错、纠错机制。"

从内心讲,我是赞同并响应这个文化的。因此按照这个原则,戴威创业失败(ofo),我内心是接纳的。

我所说的接纳不是口头接纳,而是行动上的接纳,是利益得失上的接纳。

我也是 ofo 的深度用户,铅笔道在天使轮时还首次报道了 ofo,那时候街上完全没有红红黄黄的共享单车。

印象中,我也交了 199 元的押金,到现在也没退,我也期待 ofo 未来能退还,但现在这一刻我接受它。

当然,不少人在批评戴威。这种批评也不是不接纳,毕竟损失的都是辛苦赚来的钱,批评甚至是骂几句没什么不行,行的。

从创业视角看,客观来说,戴威和 ofo 犯过大错,有可能也该骂。

很多行为我也很不赞同,比如擅自挪用用户押金,导致公司关闭还累及几千万用户。仅从创业层面讨论,我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看法。

但如果我们今天只谈 " 创业失败文化 ",我是建议大家有一个接纳 + 宽容的心态:创业大概率是失败的,失败的过程中必然会伤害很多人利益,但我们要用 " 接纳 + 宽容 " 的方式来处理。

如果我们不宽容失败,冒险者便不再敢冒险,创新创业就戴上了镣铐。

新生事物的出现,就是 " 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来不及 " 的,充满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就意味着风险,但新生事物代表未来,总需要一批探险者先冲上去。

那有人会说,你说要接纳 " 失败创业者 " ——好,具体怎么接纳?

我可能很难回答具体,也无法给出方法论。但正因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导致行业无法给予明确的方法论,只能提倡用文化去解决:一种宽容失败的文化,一种试错、容错、纠错的机制。

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认同这个文化,随后才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

虽然我没有具体答案,但 ofo 这个案例,有不少能启发人的具体细节,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未来找到答案。

举个例子,ofo 失败谁的利益损害最大?首先是投资人,其次是消费者。

据铅笔道 DATA,ofo 累计融资了约 260 亿人民币。据我了解,除去一家投资机构安全退场,大部分的钱都打水漂了。

这可是 260 亿。

十几亿押金是几千万人在摊,但 260 亿是 40 家左右机构在摊——因此从压强角度,投资人的压力更大,是血淋淋的投资惨案。

因此,从 ofo 投资人那里,我们也许能找到启示。

我个人感觉,ofo 出事后的 4-5 年里,这些投资人是整体接纳并宽容的。以职业投资人的操守,这一点我并不意外。

但让我意外的是:这些 ofo 老投资人又投了 About Time Coffee(戴威新公司)。我甚至是有些震惊的。

我每年至少和几百位投资人打交道,我知道投资人喜欢投 " 连续创业者 ",他们更有经验,更有认知等。但我依然意外。

投资人都爱惜羽毛,顶着舆论压力再投一个让自己血本无归的公司,其实不容易做到。

更何况 ofo 还不是普通失败公司,它犯过大的错误,损害过几千万曾经信任它的用户利益,伤害过他们的感情。

我是媒体人出身,创业 7 年我极度爱惜羽毛,换位思考下来,我也做不到。

但回过头想想,我眼中的那么多 " 不可思议 + 不能接受 ",也许正是我内心的 " 不够平常心 + 不够宽容 "。

据铅笔道 DATA,唯猎是 ofo 的第一轮投资人,这次投了戴威;真格基金是 ofo 的 A+ 轮投资人,这次也投了戴威。

唯猎我不够了解,但真格基金是铅笔道的投资人,我比较了解——这是一家有着宽容文化的机构。

这可能会是一个客观规律,越优秀的公司越能在混沌期去引领一种文化。

在创新创业圈," 宽容创业失败的文化 " 还在混沌期,需要一批优秀的公司先去 " 身体力行 "。

这个文化提倡:创业失败就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接纳并宽容它。如果我们是失败的利益受损者,也应该用宽容的方式去弥补回来。

投资界有一种做法:谁失败了就再投几轮,人会失败一时但不会失败一世,要把创业者的人生价值榨取光,用他的一生来弥补此前投资的损失。

毫不掩饰地说,这类投资人我就很喜欢,也很愿意结交。

从创业者角度,我们确实应该庆幸:生在了一个好时代,社会对失败予以高度宽容。但同样,我们也应该负起责任。

社会宽容失败,并不是宽容个体,而是从整体利益考虑,用这样一种普适文化,去建立一个孵化机制,更高概率地孵化出伟大的创新者。

如果那个大家期待的创新者不是我们,并且我们失败了,最终又被宽容了——那么这个宽容原因与我们无关,而是我们被这个时代惠及了。

因此,我们要感恩来反馈社会。

我想起身边投资人说的 2 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3 年前他投资了一位创业者,但公司失败了;3 年后突然约他吃饭,吃完饭后把 3 年前让他损失的钱还给了他。

第二个故事是:有家机构投的一家公司没熬过疫情,公司以及创始人负债,不得不再去打工。但是他和投资人承诺,一定会东山再起,把投资人的钱还清。

对于创业者而言,这些行动一方面是回报个人,但更多也是回报社会的宽容机制。

我自己也有一个想法。等铅笔道成功了,我也会拿出时间、资金去回报社会。我会想起创业路上那些贵人给过的所有帮助:他们怎样帮的我们,我们就会怎样的去帮别人。

文化讲究传承。社会对我们以宽容,我们必须奋起以回报社会。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