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黄海之滨,海阔天高。2021年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于7月15日至16日在这里举行。在世界经济遭遇重重困难之际,6000余位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青岛,感受中国开放温度,探讨跨国公司在重塑全球产业链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展示新发展格局给跨国公司带来的新机遇。
两年来,山东这片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土地,不仅见证了开放包容的大国襟怀,也续写着中国与世界携手前行的“山东篇章”,一个更加开放的山东,一个更加稳定、更有前景的山东市场,正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中国是“大海”,山东是充满希望的“出海口”
从青岛城区往西北行驶约50公里,就是青岛所辖胶州市。胶州市板桥镇,被认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线起航地,自唐宋起便一派“人烟市井,交易繁华”景象。而今,上合示范区与板桥镇牌坊相距仅数千米,不断推进的园区建设,让这个千年古镇再现对外经贸的盛景。
4月2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之际,山东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交流搭建的永久性平台——上合博览会在胶州拉开帷幕,包括30个国家76位使节在内的众多海内外嘉宾相聚青岛,在重点项目引进、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结出丰硕成果——总投资668亿元的20个重点项目“抢滩”上合示范区,一批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园区正式与上合示范区牵手结盟。
众商云集的背后,是中国为世界带来的笃定和希望。
一位来自中亚的客商表示,虽然他们的国家是内陆国,远离海洋,但是中国就是他们的“大海”,山东就是他们充满希望的“出海口”。
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萨义德佐达·佐希尔,对上合示范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经贸合作的努力印象深刻:“当疫情限制了我们的旅行,山东张开了双臂,把我们当作亲人和真正的朋友一样接待。”从这些努力中,他更读懂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看到了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的中国担当。
立足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我国顺应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主动选择。作为中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山东以独特的角色立于世界舞台,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在全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开放被视为三大动力之一;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批,赋予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之重任;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在这里叠加,赋予山东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开放,从来不是为开放而开放,而是有的放矢,促进建立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去年11月4日,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保税展示展销试点在汉峪金谷启动,全国首创“一物一码”新模式,使保税商品可以跨出保税区展销。“之前,我们以B端销售为主,在保税区也建设了展示展销中心,不少客户来看看就想买,但是保税商品无法直接销售,必须完税后才能带出保税区。”这时常让山东山左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贸总监侯仁军着急又无奈。
“链上自贸”模式,给保税商品零售打开了大门。通过区块链技术给保税商品赋码,如同发放身份证,实现商品全生命周期监管,这让保税商品可以直接跨出保税区。这种模式下,济南海关规定商品出保税区可暂不缴纳税款,交易完成后一个月内缴纳即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商品价格空间也被打开。”侯仁军介绍,店里零售价比市场普遍便宜20%-50%左右。
眼下,利用战略平台叠加优势,山东正大力探索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充分释放战略发展红利:2020年,山东自贸试验区112项试点任务已实施完成104项,形成了60项制度创新案例,9项获得国家认可;出台支持上合示范区建设的18项政策措施;全国首创“负面清单”放权模式,清单外行政权力事项全部下放自贸试验区和上合示范区。通过大胆试、大胆闯,“两区”以制度创新促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体现出山东在对外开放中探索深化改革的突出成效。
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山东还充分运用平台思维,打造永不落幕的开放合作品牌。特别是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以来,从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到创新“负面清单”放权模式;从全面推进“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绿色通道”及免到场查验等便利措施,到加快推进山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应用……开放的山东,每一刻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十四五’期间,中国政府持续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以5G、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明显提速,外资企业在山东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机遇。我们将进一步引进先进智能制造生产线和生产技术,积极打造产业立体化多元化竞争优势,将产品持续推向国际市场。”韩资企业烟台宇光机械产业有限公司会长安孝凤的话,代表了不少投资中国、深耕山东的外企心声。
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结出硕果: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规模连续下降的背景下,2019年,山东实际使用外资146.9亿美元,总量由全国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2020年,逆势突破17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12.2%;今年前5个月,实际使用外资83.2亿美元,同比增长70.7%,增幅列全国利用外资前六大省市第一。
抢抓发展机遇,构建贸易物流“黄金大通道”
5月18日下午6点,威海港外的城市主干路上满是归家的车辆,而港内的作业灯火刚刚亮起,这里将迎来一天当中的作业高峰期——出口货物集港装船。
这里是中国对韩运输最便捷、航班最密集的港口之一。威海海关驻海港办事处物流监管科科长姜巍说,威海与韩国仁川港之间“四港联动”,形成了一个8小时经济圈,班轮“夕发朝至”,出口的海运货轮每天傍晚时分装船,第二天一早即可到达韩国仁川。
“我们代理的出口货物中有一半以上是从广州、义乌等地长途陆运而来,每天运抵威海的时间较晚,多集中在下午5点后报关。”山东盛欣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经理周云琳表示,企业选择在威海口岸通关出口,不但不会因到货较晚而产生滞港甩货风险,反而因通关便利,物流环节衔接紧密而大大增加了效率。
山东抢抓《中韩自贸协定》等重要贸易协定签署契机,着力建设与日韩贸易“黄金大通道”,推动威海—仁川“四港联动”,并建立地方经贸对话合作创新机制,与日韩地方经贸合作达成9个方面机制化安排,推动制度型开放。与韩国釜山开展通关流程创新合作,建立信息互换、FTA救助合作机制,深化AEO互认,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合作机制优势。
作为亚欧大陆的桥头堡,山东在深挖与日韩贸易优势的同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出台《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2020年,山东13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完成投资33.9亿元,产值185.7亿元,带动货物出口105.4亿元,成为山东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
今年3月19日,阿曼中国批发城在阿曼巴卡正式建成开业,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批发市场,开业当天即吸引了1.7万多人次到场购物,销售额达1300多万元人民币。“山东生产的服装、鞋帽、建材、小家电等产品,在阿曼以及周边阿拉伯国家非常受欢迎,是‘抢手货’。”阿曼中国批发城总经理包友增表示,自己能明显感觉到,最近这几年,山东元素在阿拉伯国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山东与阿曼、阿联酋等国家的贸易关系越发紧密。“从青岛港到阿曼的苏哈尔港需要24天左右的航程,几乎每过几天就会有山东的货轮到港。”
除了是一名商人,包友增还是阿曼儒商会的会长。阿曼儒商会在2020年8月底由阿曼山东商会改建而来,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拥有100多家会员单位。“我们的会员企业绝大部分来自山东,大家继续在阿拉伯国家投资的意愿都很强烈。”包友增表示,自己正在山东选址建设一个仓储集散中心,以方便更多山东企业的产品走向阿曼。
“近年来,山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围绕山东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不断加强具有较好资源开发价值、政局较为稳定、经济互补性强的国家和地区的境外资源开发力度。”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顾春太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由原来的资源和能源出口转变为鼓励引进外资和技术进行本土联合开发,山东与印尼、越南等东盟及南亚国家的煤炭资源开发,与尼日利亚、安哥拉、埃及等非洲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均已取得很好的成绩。
去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为山东打造国际区域性“经济圈”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山东积极抢抓机遇,以日韩为突破口,研究制定了《深化与日韩经贸合作先期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流通企业走出去促进工程,在包括RCEP成员国区域在内的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计划建设一批境外物流园区、仓储物流中心和分拨中心,高质量布局全球流通网络。
如今,山东正凭借一日千里的物流网,充分发挥连接日韩、辐射东南亚、西接欧亚大陆的区位优势,以区域“小循环”带动国际“大循环”,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大格局。
逆风前行,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稳外贸稳外资,对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等意义重大。
2019年,山东进出口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2020年,对外贸易逆势增长,7.5%的增速在沿海主要六省市中位居第二;今年前5个月山东省进出口总值1.0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9%。集聚世界目光,山东利用外资增幅连续3年居全国前六大省市第一位,今年1月至5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0.7%,高于全国30.9个百分点。
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面临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的背景下,山东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刚进5月,山东豪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兆和,就已经开始着手对接明年的订单了。“目前全年满产,今年1至4月的订单额较2020年同期增长了49%。”张兆和介绍,豪迈生产的高端机械零部件65%供应海外,得益于政府及时的帮扶,公司去年受疫情冲击后迅速复工复产,业务范围还实现了进一步拓展。
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经贸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外贸和跨境投资大幅收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山东将“开放倒逼改革”作为“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之一,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出政策、做工作、搭平台,把解决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2020年,山东在全国率先成立工作专班,抓住龙头企业,“以点带链”推动上下游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帮助韩国现代汽车、斗山工程机械、三星重工业协调数十家配套企业提前复工,得到韩方高度赞赏。仅用一个月时间,山东外贸外资企业全部恢复生产,4月外贸出口增速即实现转正,领先全国。
密集出台超常规政策,加大财政、金融、信保、展会等支持力度,一方面推进商务、海关、口岸等多部门协调联动,加速跨境贸易便利化,一方面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高。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0年落实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山东促外贸、外资稳定增长,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名列表彰名单。2020年,345家外资企业在山东追加投资48.4亿美元。
疫情带来的不只是危机,还有机遇。迈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用新的思维、新的办法来破解对外开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化危为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山东创新方式方法,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牛鼻子”,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针对疫情影响全球、不利于线下交流的问题,山东探索展会新模式,去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五个专场、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等40余场投资促进活动,共签约外资项目385个,合同外资157.7亿美元,实现了万里相隔“常相见”,招商引资“不断线”。
在“稳”的同时,山东积极抢抓疫情影响下全球供应链“空档期”,加快塑造“十强”现代产业集群,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速,创新内功不断增强,山东在全球制造业链条中的层级不断提升。
高端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是山东打造“十强”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环节。今年前4个月,山东机电产品出口2050.2亿元,增长50.6%,拉动全省出口增长20.5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3.8%,较去年同期提升3.3个百分点。其中,游戏机、集成电路大幅增长396.2%、132.7%,在全球市场显示出更强的竞争力。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
黄渤海环抱之中,大潮涌动。山东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一方面紧抓“双循环”,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危机中育新机;一方面将省域发展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于变局中开新局。
[责任编辑:linlin]
重庆万州至山东济宁航线顺利首航开通 不断拓展协作领域
重庆“健康乡村千里行”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开展健康科普讲座
重庆集中开工总里程104.9公里三个高速公路项目 形成快速环线走廊
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邮轮母港站提前120天正式完工移交铺轨
中国2020年导航与位置服务产值达4033亿 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将开幕 智慧书店让阅读体验更好
上海披露首例奶茶“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 抓获90余名嫌疑人
今年广东将完成中小型隐患治理3000处 提升抵御灾害能力
第24届曹禺剧本奖揭晓 提高文学创作质量
亚蓉欧国家(商品)馆举行开馆仪式 展示近30个国家场馆
2021年贵州春季斗茶赛颁奖仪式举行 宣传推介干净茶
湖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接推进会举行 汇聚高校院所创新资源